识中国文字,学东方智慧
中国号称文明古国,有五千余年的历史,祖先的智慧,灿烂的中华文明,代代相传。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都相继灭亡,唯独中华文明延传不衰,而且愈来愈对世界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,而炎黄子孙随著时间的发展,也愈来愈昌隆。原因何在?据学者研究,第一,我们的古圣先贤、列祖列宗是遵天道而序人伦,为我们创造了博大的文化智慧,德荫子孙。中华民族重视孝道,孝道的体现就是家道的延续,所谓修身齐家。代代延续就使祖先的智慧得以保留。
其次,在于文字的创造和传承。因为音声是言出即逝,而文字是经久不衰的,特别是中国的汉字能够做到亘古不变。那就使得祖先的智慧、社会经验,各种文明能够完整的记录下来,同时能够完整的传承下来,这也是中华民族衍传不息的根本所在。
文字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体现,所以我们要恢复民族信心,传承中华文明,延续祖先的智慧,就必须要从文字来入门,以便做到我们了解祖先、了解古代社会,如此,我们的信心才会油然生发,我们的智慧和经验才能够逐步提升。
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,在二O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,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发言里强调: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,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。”习主席为我们强调了文字的重要性。
在古代,学习要有基础,基础是从文字开始,《三字经》中说:“为学者,必有初。小学终,至四书。”所谓的小学,就是指文字之学。中国古人做任何事情都非常重视先后次第,所谓“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”。有正确的方法、正确的次第,结果自然而成。依照传承下来的通行观念,学习次第依次是蒙学、小学、经学、史学。简略的来讲,是遵循这个次第。
一、文字的来源
中国的文字最初是如何来的呢?在《说文解字叙》中写道,“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视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《易》、八卦,以垂宪象。”中国人凡事不忘本,都要追根溯源,从源头说起。文字也是如此,首先是伏羲画卦。伏羲是我们的始祖,为三皇之首。他观天象、观地文,然后再看鸟兽虫鱼、大自然万物的体现,总结出来规律。根据所看到的这种智慧用八卦表现出来。
“以垂宪象”是什么意思呢?以八卦来彰示天地之道。八卦下面是坎,是北方。坎这个字,中间是一横,上面和下面是断开的两条直线,后人认为坎就像水一样。而且坎在五行当中是属水,在八卦当中坎属水。于是就认为这是文字的起源。黄侃先生提到,实际八卦是文字起初的符号,学生认为这是文字智慧的一种初始,文字传递智慧,所以彰示天道。
到后来是结绳而治。在《说文.叙》中说,“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”。学生认为,结绳而治是文字之用的一种体现,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具体表达。后来就促使文字,即有形、音、义,有记录作用的一种符号开始出现了。“黄帝之史仓颉,见鸟兽蹏迒之迹,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,初造书契。”仓颉是黄帝的史官,他造字不是采取闻所未闻的事物,一定是取人们生活当中显而易见、容易明白的,文字有它的共通性,所以文字本来的创造并不高深复杂。“见鸟兽蹏迒之迹”,比如在中原地带冬天会下大雪,雪地里会有各种动物走过的脚印,比如老虎、梅花鹿。它的脚印是有区分的,看到相应的图案,就知道相应的动物了,这就是一种取向,根据鸟兽的足迹。所以,我们就能领会到,“初造书契”就是根据生活现象开始造一些基本的字。
文字的创造是有规律的,文字的构形规律是什么呢?六书。最初记载六书的是在《汉书.艺文志》当中,“周官保氏掌管国子教之六书……造字之本也。”许慎详细解释了六书的意义,我们学习汉字就有方法可以依循了。
二、文字的演变
最早的是殷商的甲骨文,刻在甲骨上;其次是钟鼎文,铸造在钟鼎器上面;然后是小篆,是秦朝的李斯根据前代的文字所创制的;然后是隶书,然后是楷书,就是我们现在的通行字体。甲骨文、钟鼎文,大篆、小篆等古文字,因为形体不统一、大小不一致,所谓文字异形,不方便记录,逐渐就演变改革,到小篆的时候达到成熟。小篆形体是长方形的字体,大小一致,笔画固定,同时也表现了汉字的造字意图,所谓的六书规律在小篆中也保留了下来,所谓是文字的成熟代表,是文字的分水岭。
后来产生隶变,因为篆书是圆曲的笔画,书写就缓慢一些,后世为了书写的方便快捷,把圆曲的笔画改成了方正的笔画,形成了隶变。形成隶变之后,产生很大改变,文字由“表意系统”变成“表势系统”,就是文字不再通过形体来传递智慧了,相当一部分字很难睹其形而明其义,不能通过分析而了解。这就促使了《说文解字》的产生。所以《说文解字》的出现是为了正文字、正文义的。同时也是为了让人们对经典正确的理解,让人们认识到,识字然后能通经,通经然后能致用。所以学习文字就是学习经学的基础,而往往通达文字的人既是小学家,也是经学家。
许慎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和古文字学家,他的家乡是河南郾城县,就是河南漯河。他曾经在安帝永初四年(公元一一O年),在当时的皇家图书馆(东观),与马融、刘珍等经学大师一起校对五经,校对史传,这就得以见到之前的很多秘籍,所以通达五经。《汉书》记载,“马融常推敬之,时人为之语曰:五经无双许叔重。”汉朝只有五经,乐经亡佚了。五经统统通达,天下无双。所以我们知道《说文解字》的高度所在,通经致用也是《说文解字》的目的所在之一。
《说文解字》是中国文字学的主要功课和入门功课。学习《说文解字》是要以学习“说文部首”为入门功课,因为部首是说文的纲领,所谓纲举则目张,自然就能通晓全书。《说文解字》一共是九千三百五十三字,许慎首创部首,把这些字分为五百四十大类,统领一切汉字。古代将说文部首称为字源,文字之本源。明其源才能知其流,这五百四十大类,是所有文字的体现和总结,而所有的文字都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生产、政治、智慧等等;换句话说,五百四十部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体现,也是整个文字学的集中体现。《说文解字》把这五百四十部首涵盖所有九千三百五十三字。后人把这分为六大类:人体类、动物类、植物类、自然界类、器用类、数目类。这些类构成了整个世界、整个古代文化。
三、自然界类的基础文字
“一”,一就是一切,道生一切,所谓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有了一才有一切,这是中国古人哲学观的体现,是对宇宙人生、世界万物看法的表示,所以学文字就是在学习文化和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。
“天”,古文字的天,上面这个圆形就像人的头一样,所以天的本义就像人的头。头为人体最高,所以头有珍贵之义。人最高的就是头,世界万物最高的是天空,至高无上,引申为天空。天是尊贵的,古人敬重天。天是高大的,所以,以天比喻高大。
“日”,太阳是圆形的,所以古文字就画成一个太阳的形状,古人认为太阳中有一只神鸟叫“三足金乌”,所以画象石当中,又画了一个鸟在圆形的太阳中。小篆是为了统一字形的需要,所以把圆形演变为长方形。“月”,月亮是阙的,所以直接画一个半圆形的字体,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字体。阙是月亮的常态,有明亮之意。
“雨”,我们看了能体会到古人造字,字形体现如此丰富的内容,就像简笔画一样,小雨滴慢慢开始下,上面的一横代表天空,《说文》的雨字就像连绵不断的大雨,所谓见形知义。
四、人体类字形分析
“人”,就像一个人作揖之形,拱手作礼。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,礼义之邦。礼义之邦如何体现呢?写个人字就知道了,代表谦恭有礼之态。人天地之性,最贵者也。人为三才之一,是有尊贵的天性,这就说明古人认为人是高贵的,既然高贵就不能糟蹋自己,就不能不尊重我们的本性,所以人要学道德,这不就是一种造化吗?
“化”,如何体现呢?倒立的人。人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头朝下,头朝下可以说是很不正常的,用此来表示巨大的变化,本质的变化。古人是崇尚教化的,所谓教学为先。所以,化,教行也。通过教育去变化气质、净化心灵。
“大”,《说文》的解释,“天大地大人亦大”。大本身是什么?大就是人。人为大,所以人要修道德,人,天地之性最贵者也。通过正面站立的人表示,人和天地一样都是大的,一定要好好的修身。
“保”,养也,养育,母亲抱著孩子。几千年文字的表达,让后人如此直观的看到这种教化。母亲抱著孩子,也是父母之德的一种体现。我们说保养、保护、保持等等。周朝时代,成王年少时,“在襁褓中,召公为太保,周公为太傅,太公为太师。保,保其身体;傅,傅其德义;师,导之教顺,此三公之职也。”所以能成就圣君,怎么体现的?三保。我们现在教导孩子,也是从这三方面入手,身心健康,然后有好的德行智慧,又有好的能力,就能成才。
五、动物类字形分析
“马”,怒也,武也。怒是表示马的那种巍然的气魄。为什么小篆的马字和篆书的马字,取马站立的姿势?站立的时候,是不是威风凛凛?比如说千里马,跑著跑著长鸣一声,两脚抬起,正是这种最佳状态的描写。古人咔嚓一下把这个动作定形了,所谓的抓拍镜头,写成这种文字。比如唐朝的时候,国泰民安,马都低头吃草,养得很胖,唐朝尚肥,女子也都很胖,马也吃得很肥。
“龟”,旧也。东西旧了,一定是用的时间很长才会旧,所以就和长久的久相通,意思就是龟最长寿。我们看古文的龟,俯著看乌龟,有侧面之形,又是它走路的样子,不同的表现。
“象”,就是大象的样子,长长的鼻子,太形象了。象,南越之大兽也,那时候已经跑到南边去了,比如现在的泰国、印度。实际上大象就是在中国居住的,比如河南的“豫”,就是人牵著一头大象。大象比较怕冷,中原四季分明,所以南方冬天热,好过冬,就跑到南方了,这是一种自然的迁徙。大舜耕于历山,大象还帮他耕田。就说明当时中国有很多的大象。
“鸟”,就是鸟在树上站著的样子,眼睛、翅膀、嘴巴都很明显。鸟本来是两只脚,隶变以后的字体,就是四只脚,说明隶变后的字体就不准了。
“乌”,和鸟的区分就是中间少一横,为什么呢?眼睛是什么颜色的?黑色,乌鸦是什么颜色呢?黑色。浑身通黑,一下子来看,好像找不到眼睛一样,所以就把眼睛去除了,就体现到文字表现的精准。乌,孝鸟也,本义就是乌鸦。若只说乌,乌鸦也。乌鸦有反哺的这种特性,像人的孝道一样,乌鸦反哺,所以,乌,孝鸟也。这就是文字带来的教化,就是文化含义。
六、植物庄稼类字形分析
“艹”(草),艹往往是丛生的,我们很少会见到一棵小草,是吧?比较少见。往往是成片的,所以用两个屮字表示众多的艹之意。“茻”,众艹也。用两个艹字或者四个屮字表示茫茫的大草原。
“莫”字,莫本身是暮的本字,暮就是夕阳落山的暮,傍晚的含义,像不像太阳落在草丛当中!上古洪荒之时,人都是在野外生活的,怎么表现傍晚呢?也没有表可看,当时也没有测日影的圭表,还是在远古时期。所以通过太阳的落山来表示。在草原上没有山怎么办?落在艹(草)中,所以就是暮的本字。
“册”,符命也。在古代,文字是刻在竹简上,或写在竹简上。最早的时候,竹简可能是不平的,有长有短,中间有两根绳子穿起来,小篆册字是不是能够看得出来?象其札一长一短。我们说书册、画册,实际上就是古代以竹简为书的一种遗留。
“典”,五帝之书也。这个典,就是五帝智慧的体现,承载大道,那是经典,要受到恭敬,所以要供奉起来。你看这个典是不是告诉我们要恭敬经典,要敬惜字纸!文字当中有教化,尊阁之也,所以中国古人自古就是尊重经典的。
“来”,它的本意是麦字。所以来中间的一竖就是麦秆儿,两边就是麦芒。古人认为麦子是上天恩赐的,所以叫天所来也。古代和现代的中原地区都是以小麦做为粮食的。古人感恩天地,天地有大恩,赐这个麦子,是从天上下来的,所以引申为来往之来。
七、宫室与数目类字形分析
“宀”,从宀的字都是和房屋有关系,房屋的侧面之形。“家”,下面是豕,代表猪,这说明人已经定居了。最早的时候是居处不定的,已经定居了,说明已经逐渐发展农业了。
“三”,天地人之道也,这是讲三的文化含义。从三数,就是说明它本身是数字。古人往往赋予汉字这种文化含义,三就代表天地人,中间那横就代表人道,人道居中;同时三代表多,事不过三,就是多的表示。比如,《曹刿论战》当中讲: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,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”三而竭就是鼓声太多,士气就没了。我们看森林的“森”,从三木,三木就代表多木,它有时候不是指具体的三这个数字。
“鼎”,三足两耳,和五味之宝器也。三足就是下边三条腿儿,两耳就是把这个鼎挂起来用。和五味之宝器也,最初是煮饭用的。我们去博物馆参观,鼎都是很大的,这就说明古代家族、团体是注重和谐合作的,所以容器就很大。我们就知道古代的家是指家族,甚至古代的家就认为是天下,所以叫家国天下。比如周朝,有八百六十七年的历史,实际上最初不就是从一家开始的吗?后来鼎就做为王位权势的一种象徵,比如说定鼎。
“玉”,石之美有五德,玉是晶莹剔透,光滑温润的,所以人们根据它的颜色、质地,赋予玉如同人一样的德行,有五德。用玉,提醒自己要像玉一样有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比如在《白虎通》中说:玉者,象君子之德。燥不轻,温不重,是以君子宝之。既然是珍贵的,凡是美好、珍贵的事物都冠以玉名,表示珍贵之义。比如说,琼楼玉宇,雕栏玉砌,这都是它尊贵的体现。《说文解字》玉部有一百二十六个字,比如说“理”,理是治玉也;“珍”,宝也。这么多的字都和玉有关系,说明对古人而言,玉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。
八、文字的功用
文字到底有什么功用呢?学生根据前人的教诲、老师的教导总结:首先,文字承载文化,它是天道人伦的体现。比如“人”字,天地之性最贵者也;比如“信”,人言为信。是不是天道的体现呢?第二,传递文明。为什么呢?因为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很多事物的情况,比如《说文》说:蒙恬制笔,蒙恬最先创造毛笔。第三,开启智慧,文字告诉我们种种道理,比如从“竞”这个字能看出人不能各自光顾著表达,要相互倾听、尊重、学习,能开启我们的智慧。第四,增进交流,当两地语言不通的时候,我们学习了文字,就可以用文字来沟通。比如说相隔千里的两个人可以通过写出来的文字交换思想,也能达到一见如故的效果。第五,通经致用,中国文化,儒家以经学做为主脉。许慎为什么要写《说文解字》呢?原因之一就在于要通经,字解对了,经才能解对。所以说识字才能通经,经典通达了,才能善解古圣人之教诲,才能够正确的体现在我们的为人处世当中,才能致用。第六,沟通古今。我们如何了解古代呢?通过这节课,我们是不是对古代有简单的了解?这就是沟通古代。第七,我们的先祖想把他的智慧经验传递下来,用文字记录。祖先知不知道后代子孙会看到、会认识到啊?一定知道。所以古今就相通了,心性就相通了。所以,我们真的是能体会得到,做为炎黄子孙我们和祖先是一脉相承。第八,存亡继绝。没有文字,经典传不下来,经典传不下来,文明就灭亡,乃至于国家就灭亡了。在《说文解字叙》中许慎说:“盖文字者,经艺之本,王政之始,前人所以垂后,后人所以识古。故曰:本立而道生,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。”
我们学到这里,对祖先的崇敬之心得到提升,得到更进一步的充实。因为我们加深了解,因为我们又深入受益了。祖先的苦心经营,就是为了让民族文化延传不息,乃至于说,要为世界的和平带来巨大的贡献!我们相信,如果世界各个国家都重视中国文字的学习,那么就都能够无国界、无宗教、无分别的同时吸收古圣先贤所带给我们的天道、人伦的智慧,能解决各种危机矛盾,以达到三皇五帝的大同之世,所谓的万邦谐和,天下太平!因此,中国文字不仅是属于中国的,是属于全人类的!